台灣原生的毛氈苔總共有4種,分別為小毛氈苔(Drosera spatulata)、寬葉毛氈苔(Drosera burmannii)、長葉茅膏菜(Drosera indica)、茅膏菜(Drosera peltata)。但上面這段話隨著近期的研究,已經需要修改了! 台灣原生的長葉茅膏菜其實並非原本所認知的Drosera indica,根據2013的研究結果已經更改為Drosera finlaysoniana,至於為何會有這樣的分類異動呢? 下面筆者將會為您娓娓道來…
Drosera indica是現代生物學命名法二名法的提倡者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於1753年命名的物種,是生物分類學發展初期即被命名的生物之一。生物分類學萌芽於博物時代,當時的研究材料就是世界強權廣泛從世界各地搜(ㄌㄩㄝˋ)羅(ㄉㄨㄛˊ)而來的生物標本,由於當時的攝影和運輸技術仍不發達,因此早年進行植物分類研究時,大多只使用植物標本進行分類與鑑定,長葉茅膏菜也不例外,但是乾燥後的植物標本會失去顏色,並且像長葉茅膏菜這類纖細脆弱的植物,很多細部形態(例如:腺毛)會因為乾燥扭曲而變得難以辨別,只能看得出是黑嚕嚕又長長毛毛的東西,再加上分類學發展初期對於物種概念的認知較近年大(現今同一屬的生物可能會被當成一個物種),因此便將這群莖具有直立性且葉子修長,分佈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中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巽他群島、新幾內亞、澳洲,不管是北海道的亞寒帶族群,還是生長於婆羅洲的熱帶族群,皆處理為D. indica一個物種。
直到了20世紀初開始有人注意到D. indica的不同族群間有些在形態上具顯著的不同,並提到尤其是澳洲西北部地區的族群特別明顯。同時生物學分類學逐漸發展,對於物種概念有更精細的認知,並且交通逐漸便利,攝影工具逐漸發達,研究者開始有更多方法進行生物分類研究。在Allen Lowrie經過多年的野外觀察後,1998年提出那些花色、腺毛形態、植株樣貌差異極大的不同族群,應該獨立為多個物種,Susandarini等人在2002年之形態研究結果亦支持D. indica內存在多個隱蔽種的論點。其後這些D. indica底下的隱蔽種在近年的研究中陸續獨立,目前除了原本的D. indica,又獨立出11個物種,組成一個擁有12個物種的長葉茅膏菜物種複合群(Drosera indica complex),這12個物種的鑑定依據的主要形態特徵為腺毛、葉柄、花朵顏色、花藥和種子表面刻紋。下面為目前長葉茅膏菜物種複合群其下的物種列表,以及該物種的分佈範圍。
Drosera indica complex species:
Drosera aquatica Lowrie (2013) 澳洲西部至北部
Drosera aurantiaca Lowrie (2013) 澳洲西北部
Drosera barrettorum Lowrie (2013) 澳洲西北部
Drosera cucullata Lowrie (2013) 澳洲西北部
Drosera finlaysoniana Arnott (1836) 中國、越南、台灣、澳洲
Drosera fragrans Lowrie (2013) 澳洲西北部至北部
Drosera glabriscapa Lowrie (2013) 澳洲西北部
Drosera hartmeyerorum Schlauer (2001) 澳洲西北部
Drosera indica Linnaeus (1753) 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中國東南方、日本(筆者存疑)
Drosera nana Lowrie (2013) 澳洲北部
Drosera serpens Planchon (1848) 澳洲、菲律賓、越南、中國
Drosera toyoakensis M.Watanabe (2013) 日本
長葉茅膏菜物種複合群中D. hartmeyerorum是1995年被Siegfried和Irmgard Hartmeyer兩人發現,2001年由Schlauer發表的新種;D. toyoakensis是渡邊幹男(M.Watanabe)確認遺傳上具有差異,於2013年獨立出來的新種(這個物種的發表比較奇怪,筆者沒有找到牠的正式命名文獻,到是有找到一些報導);D. finlaysoniana和D. serpens則是Russell L. Barrett & Allen Lowrie(2013)將原本遭到合併的同物異名物種重新有效化,並再次進行形態描述後獨立;其餘7種都是Allen Lowrie (2013)發表的新種。12個物種中D. finlaysoniana、D. indica、D. serpens三個物種為廣布種,剩下的9個物種皆為地區性分佈種,並且大多分佈於澳洲西北部。會造成這樣的分佈模式筆者認為很可能是因為Allen Lowrie是澳洲人,所以對澳洲的研究特別透徹,造成澳洲發現的物種特別多,但其實澳洲以外的地區可能還有很多地區性物種,像是分佈於日本愛知縣與三重縣的D. toyoakensis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另外,D. finlaysoniana、D. indica、D. serpens三個廣布種是不是真的分佈這麼廣,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畢竟這3個廣布種尚有可能依然是多個隱蔽種的集合。而以往遭到合併的同物異名或是亞種,也有可能需要重新釐清,其中可能有部分是可以重新有效化的學名。
|
2017/07/08 D. finlaysoniana /Hsinchu, Taiwan |
台灣的長葉茅膏菜被認為屬於D. finlaysoniana,此物種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包括中國、越南、台灣以及澳洲,草體顏色偏綠,株高10~20cm,花朵顏色粉紅至白色。D. finlaysoniana與的近緣物種的最大差異為不具有葉柄,D. finlaysoniana的腺毛從葉片頂端一直分佈到葉片基部靠近莖的地方,腺毛幾乎同型且透明,而長葉茅膏菜物種複合群下的其他物種的葉片基部皆具有一段沒有腺毛的葉柄,或是具有多種型態的腺毛。筆者也進行了新竹族群長葉茅膏菜的外部形態觀察,以驗證文獻結果,觀察結果顯示台灣的長葉茅膏菜巨觀形態的確符合D. finlaysoniana的形態特徵,雖然具有一些微幅的差異,但筆者仍支持台灣地區的長葉茅膏菜使用D. finlaysoniana這個學名。等未來微觀形態或DNA標記的詳細研究發表後,不排除學名可能進一步的異動,不過這沒有甚麼關係,畢竟知識本來就是一直在更新的,到時再使用新學名就可以了。
附註:
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詳情,或是做長葉茅膏菜相關研究的人員,請往這邊走~ 這邊附上核心參考資料連結作為線索,有需要的人可以繼續挖掘。